「产业大脑」ABC
2021年2月18日,浙江省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率先提出“产业大脑”的概念,并围绕产业大脑建设进行顶层设计,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,构建低时延、高可靠、广覆盖的新型网络设施,推动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,为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助力。
2025.06 湖南·长沙
基本概念
产业大脑是基于系统集成和经济调节智能化的理念,将资源要素、数据要素、产业链数据、供应链数据、贸易流通数据等汇聚起来,运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对数字产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即时分析、引导、调度和管理,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具体而言,产业大脑就是以物联网为支撑,以数据资源为核心,运用信息技术,综合集成产业链、供应链、资金链,融合政府侧与企业侧,贯通生产端与消费端,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数字化赋能,为产业生态建设提供数字化服务,为经济治理提供数字化手段,着力推动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。
产业大脑在企业端,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全要素、全产业链、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,推动生产方式、产业链组织、商业模式、企业形态重构,提高经济社会的运行效率和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。
- 产业大脑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经
- 产业大脑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必然要求
- 产业大脑是推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
建设原则
- 整体规划、集约共享:通过产业大脑基础支撑平台集约建设、共性能力整合复用
- 政府引导、生态共建:制定统一标准规范、建立评价与激励机制
- 数据为基、安全为要:建立标准化数据体系,建设高质量、高可用、高价值的行业大数据中心
- 试点为先、公共为本:建立市场运营体制,确保公共属性,实现常态化运维,长期迭代升级
工业互联网
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在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至上,支持接入各种工业级设备,构建一个贯通企业内外的网络体系;支持数据实现跨设备、跨地域、跨平台的收集、管理和应用,为各种工业级应用提供支持。
工业互联网分层
边缘层、设施层、平台层、应用层。
工业互联网的本质
数据+模型=服务
运作原理
- OT与IT融合是基础
- 制造能力平台化是关键
- 推动制造资源实现数据化、模型化
- 对数据模型进行加工,形成模块化的制造能力
- 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,实现制造能力和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
- 人和机器的融合创新是核心
- 开放合作机制是保障
关键技术
制造技术
- 智能制造
信息技术
- TSN技术
- 区块链技术
- 5G技术
- VR/AR技术
- 边缘计算
融合性技术
- 数字孪生
进化路径
- IT能力平台化,制造资源云迁移
- 制造能力平台化,制造资源开放合作和协同共享
- 工业知识与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深度融合,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
应用场景
- 面向工业现场的生产过程优化
- 制造工业
- 生产流程
- 质量管理
- 设备维护
- 能耗管理
- 面向企业运营的管理决策优化
- 供应链管理
- 生产管控一体化
- 企业决策管理
- 面向社会化生产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
- 协同制造
- 制造能力交易
- 个性化定制
-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服务优化
- 产品溯源
- 产品原创预测性维护
- 产品设计反馈优化
未来工厂
智能化生产
生产特征
- 设备智能化
- 生产柔性化
- 优化动态化
应用场景
- 智能设备
- 智能产线
- 智能服务
- 管理供应链风险
- 检测产品质量
- 开展精准营销
- 开展智慧物流
策略路径
- 聚焦边缘数据,打造高效边云协同体系
- 聚焦模型开发,强化机理模型供给能力
- 聚焦应用场景,深化解决方案应用推广
网络化协同
协同特征
- 数据:从局部孤岛到连通体系
- 资源:从价值链条到价值网络
- 业务:从串行推进到并行协同
- 能力:从局部优化到全局优化
应用场景
- 协同设计
- 协同制造
- 协同运维
- 供应链协同
实现路径
- 夯实网络基础,提升技术支撑能力
- 聚焦场景应用,提高解决方案供给能力
- 加强跨界融合,构建协同生态
数字化管理
- 管理特征
- 数据:从附属产物到生产要素
- 管理:从业务驱动到数据驱动
- 组织:从刚性架构到液态架构
- 应用场景
- 资产管理
- 管理可视化
- 故障预测
- 智能分析
- 运营管理
- 成本控制
- 资源优化
- 精准营销
- 组织管理
- 自组织
- 零工模式
- 资产管理
- 转型策略
- 夯实数据采集基础,加快设备业务协同上云
- 增强模型有效积累,推动工业知识和沉淀复用
- 强化解决方案培育,提升企业资源整合效率
- 完善数据应用生态,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
柔性制造
- 个性化定制的特征
- 用户中心化
- 数据贯通化
- 数据准确贯通
- 数据实时贯通
- 数据交互贯通
- 生产柔性化
- 设计协同
- 柔性制造
- 敏捷供应链
- 实现路径
- 聚焦业务协作,打造数据贯通体系
- 围绕实时响应,完善边云协同体系
- 深化技术融合,夯实应用技术基础
服务化延伸
服务延申的特征
- 企业定位由制造商到服务商
- 产品形态由产品向产品服务系统转变
- 商业模式从短期交易到长期服务转变
场景应用
- 产品效能提升服务
- 设备健康管理
- 工业产品远程运维
- 设备融资租赁
- 产品链条增值服务
- 现代供应链管理
- 共享制造
- 互联网金融
- 综合解决方案服务
- 智能工厂综合解决方案
- 创新创业综合解决方案
实践策略
- 深化技术应用,打通数据流通壁垒
- 加快平台培育,优化解决方案供给
- 强化示范引领,加快模式创新应用
- 优化公共服务,构建综合生态体系
企业上云
数字化转型
云计算优势
- 快速响应:提升企业敏态竞争力
- 数据共享:实现企业高效协同管理
- 流程创新:驱动业务流程数字化
上云挑战
- 安全风险及对云服务商的信任不足
- 生产环境复杂导致上云迁移难度大
- 缺乏完善的服务供给机制
- 云模式下安全保障制度需要变革
- 配套技术的短板影响企业上云高阶需求的实现
上云三步走
- 基础设施上云
- 业务上云
- 业务创新
工业云
- Predix平台(前GE)
- 根云平台(三一重工)
- 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(海尔)
- 华为云
产业互联网
重塑全产业链
互联网创新
- 打破时空限制
- 锁定技术门槛
- 重塑产品形态
- 打破商业边界
- 打破企业边界
- 打破产业边界
顶层设计
- 三大逻辑
- 资本逻辑
- 技术逻辑
- 商业逻辑
- 产业组织
- 交易平台
- 产业数字化
- 供应链金融
生态创新
从平台到生态
- 面向产业创新
- 从线下到线上
- 从三方平台到四方平台
完善产业投融资体系
- 创投机构成为产业互联网组织者
- 挖掘创意
- 创新循环
- 创业辅导
- 股权网络成为产业组织重要纽带
- 供应链金融成为产业互联网入口
案例:棉花产业大脑
总体架构
产业大脑门户
全生命周期管理
数据要素解决方案
All articles on this blog are 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 unless otherwise stated.